TOP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选登(三)北斗导航,壮志凌云 ——纪念九三先贤陈芳允】
2021-06-28 17:40:00 来源: 作者: 【 】 浏览:32017次 评论:0
  1991年9月,九三学社宝鸡凌云支社成立,从此,民主科学之花在凌云电器集团扎根。30年来,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激励着一代代凌云的九三学社社员扎根岗位,用知识为企业发展、国防壮大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身为专门从事航空航海无线电导航接收设备科研和生产的技术人员,我们对九三先贤、无线电电子学家陈芳允有着格外深厚的感情。陈芳允作为我国北斗导航卫星创始人之一,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早年在国内率先研究毫微秒脉冲技术,领导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代机载单脉冲雷达,为我国无线电电子学研究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1916年,陈芳允出生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县,幼时读过几年私塾,1931年从黄岩中学毕业后,前往上海浦东中学读高中。1934年,陈芳允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一年后转入物理系,大学期间,他参加过“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陈芳允大学毕业后,留校在清华无线电研究所任助教,后通过物理学家王天眷介绍转到成都无线电厂工作,从事飞机定向仪和导航设备研制。抗日战争胜利后,陈芳允抱着科技救国的决心,赴英国留学。经过4年艰苦学习并取得优异成绩的陈芳允,带着先进电子工程技术的知识回到了祖国。陈芳允回国后进入中央研究院研制神经生理方面的电子仪器,成功研制出包括放大器和显示器等在内的仪器。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工作,1953年又调到北京物理所工作。
  陈芳允是一位善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科学家,他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航天测控创新发展之路。1957年,原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时,他即对卫星进行了无线电多普勒频率测量,并和天文台的同志一起,计算出了卫星的轨道参数,该方法成为以后中国发射人造卫星所采用的跟踪测轨的主要技术之一。
  1965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正式启动。陈芳允担任了卫星测量总体技术负责人。当时,卫星测量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对卫星的跟踪观测到底采用哪种手段和方案,中国还没有经验。为此,陈芳允带领技术人员深入研究,大胆实践,反复论证。陈芳允不仅主持了技术方案的设计,还参加了设备研制和测量台站的建设工作。经过他与其他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分别在新化、南宁、昆明、海南设立了四个多普勒测量站。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地面观测系统很快抓住目标,进行持续跟踪、测量与计算,及时预报了卫星飞经世界各地的时刻。由陈芳允主持完成的卫星测量方案非常有效,不仅圆满完成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测量任务,而且为中国卫星测控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后不久,我国又提出了发射地球同步定点通信卫星的计划。1971年初,陈芳允经过详细调研和计算,提出了用“微波统一测控系统”作为通信卫星发射和定点时的跟踪、测轨、遥测和遥控,而不必将它们分为独立的系统来完成各自的功能。“微波统一测控系统”大大节约了卫星载荷的体积和重量,同时也节省了地面设备的规模和投资。类似的测控系统曾成功地应用于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船的测控,但陈芳允提出的系统并非阿波罗载人飞船系统的翻版,而是适用于同步和中低轨道卫星的各项功能测控,并可同时工作而互不干扰的系统。他的建议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批准和支持。后来陈芳允和其他科研人员密切合作,进一步精心设计,使这一系统更加完善,协调了卫星应答机和地面系统之间以及地面各分系统之间的关系。陈芳允因为带领团队取得了出色成绩,先后荣获国防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国防事业有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尤其是导弹技术有了长足进步,卫星技术也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中,要使全程跟踪、通信、遥控、控制指令等做到非常及时,并准确无误地向地面预报,陈芳允认为,单在本国国土上就完全满足运载火箭全程飞行试验的遥测是不可能的,必须建造远洋测量船。陈芳允和其他科研人员一起向中央建议建造测量船。随后,“远望一号”“远望二号”和“远望三号”快速建成,使我国成为继美、苏、法后,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由于测量船甲板上布满了各种用途的天线,陈芳允观察到设备、天线间的电磁干扰非常严重,他果断地提出远望号测量船应减去海上尾随的通信船,及时解决了大量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和干扰问题,为我国运载火箭从西北大漠发射到南太平洋预定海域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3年,陈芳允和合作者提出利用两颗同步定点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这一系统称为“双星定位系统”。这个系统由两颗在经度上相差一定距离(角度)的同步定点卫星,一个运行控制主地面站和若干个地面用户站组成。主地面站发信号经过两颗同步定点卫星到用户站;用户站接收到主地面站发来的信号后,即做出回答,回答信号经过这两颗卫星返回到主地面站。主站—两颗卫星—用户站之间的信号往返,可以测定用户站的位置。然后,主地面站把用户站的位置信息经过卫星通知用户站,这就是定位过程。主地面站和用户站之间还可以互通简短的电报。
  2000年10月,随着2颗北斗导航实验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拥有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了。继美国第一个拥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苏联第二个拥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与此同时,上世纪80年代,很多国家都将发展高技术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一轮科技发展潮流,陈芳允紧跟时代步伐,于1986年3月联合王大珩、杨嘉墀、王淦昌向国家提交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2天后,在邓小平的亲自批示和支持下,国务院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863计划”,为我国高技术发展开创了新局面。1986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决定拨款100亿用于实施纲要。该计划实施后,我国在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激光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向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陈芳允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手中接过证书和奖章,这是党和国家给予他的最高肯定。
  “人生路必曲,仍须立我志。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 这是陈芳允院士写的诗句,也是他人格和精神的真实写照。陈芳允早年加入九三学社,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更应缅怀和牢记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团结奋斗的光荣历史。陈芳允的一生,是追求科学、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一生,是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并做出重要贡献的一生。他崇高的革命理想,优秀的道德品质,强烈的创新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作者:李旭东,九三学社宝鸡凌云支社副主委,陕西凌华电子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部长。



Tags: 责任编辑:baoji93
】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 下一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